20年,“动物保护”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是嘉道理中国保育(KCC)成立20周年,而恰好也是国际上其中一本最具影响力的动物保育学术期刊Animal Conservation成立20周年。期刊编者在最近一期(Volume 21, Issue 1)发表了一个20年的总结,从中可以窥探这个领域的变化:
1
保育领域的不断壮大 —— 用“conservation(保育)”命名的国际学术期刊由14本增加至43本。
2
男女的投入已接近平等 —— 女性作者从18%增加至44%。
3
工作重点从单一物种研究逐渐向大尺度的方法和策略转移 —— 这个反映:
(一)保护的重心从物种本身转移至其生境或生态系统;
(二)有太多的物种需要保护,因此保护政策与管理须有更广的应用性与有效性;
(三)保护策略已经从“自然本身”转变为“人与自然”。
4
学术界与林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 学者不再固步自封,而是争取与不同界别对话,寻求支持甚至合作。
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cv.12385/abstract?campaign=woletoc
在过去的20年,KCC的项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及多样化,由起步的“华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队”对林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到现在落地的项目遍布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甚至柬埔寨,虽然很多项目是以保护濒危旗舰物种(例如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等)为主要策略,但项目内容会涵盖科考调查、保护区巡护与管理、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供管理建议和能力培训、社区参与式保护及宣教活动等,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开展保护工作,达至相辅相成,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KCC从1998年时项目集中在华南地区,到现在已扩展至柬埔寨
KCC每年也有大型的科考调查,例如广西冠斑犀鸟和海南长臂猿的种群大调查,透过邀请其他保护区参加,籍此提升前线人员的水平及促进交流。
我们与本地小学生在邦溪保护区种植本土植物以改善坡鹿的栖息地。
KCC在邻近海南霸王岭保护区的青松乡推广生态养殖本土蜂种,既可保护本土物种及为原生植物传粉同时,也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减少村民干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压力。
KCC不时为各保护区举办生物多样性培训,强化护林员野外作业和物种鉴定的技巧,增值成为本土专家,参与科研工作。
KCC也一直与不同界别和利益相关者紧密沟通与合作,包括支持能提高保护成效的科学研究。除了直接资助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举办跨界别的保育论坛以外,我们还资助科研人员、保护工作者和林业管理者出省、出国交流,希望培养国内保育人才,同时把先进理念带到更多地方。
KCC自2013年起会召开年度保育论坛,邀请国内外的学术界代表、林业部门以及前线保育人员参加,促进交流同时也希望推动中国保育力量与国际接轨。图为2015年我们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举办的热带兽类研讨会。
在未来20年,我们将一如以往,坚持不断学习,紧贴国际步伐,争取以最先进而有效的方法及策略为中国及邻近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在更广的地域和更高的层次发挥我们的影响力,让这个领域继续蓬勃发展,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
嘉道理中国保育
公众号ID:
kadoorieconservation
关注